中国在技术领域的进步不少,只是伴随着好消息越来越多,一些消息可能引不起人们的关注,比如:在10月20日时,中国公开报道,已经建造了全球首个电磁橇,或者说,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简单缩写为:电磁橇。
这个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的重大项目,在设施设计建造过程中,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科研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号称:多项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惜国内的报道,对其意义介绍不多,仅表示:采用电磁推进技术建造的电磁橇设施,具有推力大、响应快、精确可控等突出优势,可以为高速地面交通、航空飞行器等高速先进装备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测试手段。并称:可以向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提供试验与测试服务。
这个消息在国内可能许多人没有关注,但是在国外媒体完全就是另一个说法,印度媒体《欧亚时报》表示,这一突破是电磁驱动是中国在从军事用途到太空探索公共交通系统等领域的行动的核心。或者说,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外溢。
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在下水时,已经安装电磁弹射器系统,曾经让人十分兴奋,可是少有人知道,电磁弹射器技术与电磁橇设施没什么区别,也是利用电磁力,只是用途有所不同。后者不是简单将物质弹射出去,而是将物品加速到一定的速度上,公开的说法:对于吨级及以上物体最高推进速度可达每小时1030公里,从而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测试条件。
这一设施等同于中国在内陆地区建设一条巨型电磁弹射器,比福建舰上的还要长,不是简单的,创造了所谓: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纪录”,意义比这个更高。按《欧亚时报》的说法,中国突破的电磁弹射是“万物之母”,学过物理可以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电磁力,推动物体移动;磁悬浮列车,电磁轨道炮和电磁弹射器等,都基于这一原理,使用极其强大的电磁场对物体的推进作用。
这一原理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少,航母上的电磁弹射器只是应用的一个小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航天!按《欧亚时报》的说法:能发火箭!把这一技术应用到航天领域也是一个发展方向,这是人类未来的关键性领域。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将电磁技术与火箭结合到一起,会发生什么?现代运载火箭从地面垂直发射,从零速度开始加速,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燃料,如果可以把运载火箭弹射出去,起飞时速度不是零,而是每小时几百公里,或者上千公里,那么起飞的起点提高,从而节省大量火箭燃料,增加发射能力。可以让运载火箭使用更少的燃料就可以航天器送入太空,或者发射更大的航天器。这个效果不是简单增加百分几,而是百分之几百的问题。也因此,印度媒体《欧亚时报》由此推测,中国将进军太空,利用这个技术发展航天发射系统。认为:基于电磁轨道的行星际运输系统而成为太空大国的目标的一部分。
也许下一步,可以研究电磁弹射火箭,进一步推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如果成功,那么就是中国正在开创人类航天新方式,以后的运载火箭可以会变得小了许多,样子也要变了,发射不再依赖于发射高塔,而是使用发射轨道了。
这不是什么突发奇想,在许多年以前,有人就提出相关的构想,且许多国家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可惜许多国家只是在空想,没有进行相关的实际研究,也没有能够坚持到底,毕竟这类研究是花费巨大的代价。我们搞的电磁橇花费达到33亿人民币,不知其他国家有没有勇气来如此投资呢?
如果技术上取得突破,那么效果只有一个:中国航天成果独领!有关技术为中国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平,其他国家压根没有在这一领域有建树,一直为中国在努力研发,主要是得益于高铁技术的进步。其他国家不能在高铁领域保持领先,那么就没办法涉及了,中国在高铁领域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世界上第一个600公里/小时磁悬浮运输系统就建设在青岛,如今我们搞出速度达到每小时1030公里的设施,以后要继续进步不是更容易吗?
中国对高铁技术的追求一直为人所知,背后不仅仅是为了人们的交通更方便,也包括抢占技术高峰。电磁弹射技术及其演化,用途相当的广泛,从福建舰到发火箭都能用。也不是以为是什么幻想,一旦在航天领域也可以应用,还有人能嫌打得不够高?我们可以更小的火箭,打到更高的高度上。
从技术角度说,电磁弹射大火箭可以提上日程,有关的技术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电磁橇的成功将有利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推动尖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例如:大功率电力的转换和控制,强磁场下的超导以及超高速电磁推进等等。
我们属于低调吧,明明技术相当领先,宣传报道却喜欢避重就轻,给人一种中国技术依然深藏不露的感觉,或许是我们更为内敛,靠成绩说话的缘故。